公元前三十三年——漢元帝竟寧元年,匈奴呼韓邪單于親自來長安朝覲求婚。漢元帝也為了兩族百姓和睦相安,力主和親政策。后宮待詔、良家子王昭君入宮三年,悲憫三千宮人的命運,不甘心幽悶老死在三丈八尺的宮墻里面,她想起父親遺信中:“塞內塞外的人都想和好,要有人去做”的話,便毅然自愿請行。在備選朝見的時候,一支《長相知》的歌曲、一段“長相知才能不相聚,不相疑才能長相知”的侃侃陳詞,深深打動了皇帝和單于。在滿朝文武和貴賓們驚奇歡悅的目光下,昭君被晉封為公主,儀同王妃,被選定為單于閼氏。從此,她開始踏上了促進民族團結的征途。王昭君一到匈奴龍庭,就隨朝俗、習胡禮、穿胡服、學騎射,還親自慰問受災的牧民。但是漢家送親候、國舅王龍的大漢族主義的言行作風,和匈奴的左大將溫敦的反漢篡權的陰謀活動,就像一片烏云,不時地遮蔽了民族和睦的陽光。當呼韓邪單于深切思念已故去的玉人閼氏的時候,昭君又主動地把玉人閼氏的雕像接了回來。昭君的行動感動了單于,于是他們真正成了相互知心的人。在昭君閼氏加封晉廟大典的前夕,惡人的陰謀破壞活動,也就迫不及待地加緊起來。溫敦為了破壞漢匈關系,企圖嫁禍于昭君,指使人把玉人像打碎,又在昭君賜給的糖食中放了毒,使單于的小王子嬰鹿幾乎中毒致死。昭君雖蒙不白之冤,但為了胡漢和好,誓志不移。溫敦在陰謀敗露以后,倉慌煽動起叛亂。昭君勇敢地奔上戰場,緊緊地守護在呼韓邪單于的身旁。至誠能感天。在昭君被冊封為寧胡閼氏的晉廟大典上,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的合歡被飛上了天空,它覆蓋了塞南塞北,溫暖了胡漢兩家百姓的心。昭君出塞單于和親,曾在漢朝的民族關系史上,創造了六十多年的安定與和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