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發生在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。李國瑞是八路軍晉察冀邊區某連一個具有落后思想的戰士,平日里自由散漫,好發牢騷,愛講怪話,因而受到領導和班內戰友不同程度的非同志式看待;指導員王兢生對他不是耐心幫助,而是輕視他,處罰他,處處不給他面子,使得李國瑞在戰友面前抬不起頭來;班長李鎮山對他的態度也是非常生硬;戰友馬振榮甚至公開說:李國瑞要是能進步,那公雞就會下蛋啦!在種種諷刺打擊下,李國瑞感到十分孤立,遂產生自暴自棄的思想,和組織與戰友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。不久,部隊展開了整風運動,指導員王兢生經過在分區集中學習回到連隊后,沉痛且誠懇地向戰士們作了檢查。被認為“頑固不化”的李國瑞也在整風精神和同志們的幫助下轉變了。這些同生死、共患難、親如骨肉的戰友,帶著旺盛的戰斗意志投入到迎接大反攻的進軍中。